計畫說明︰
一、緣起

  隨著都市的發展及人口的成長,公共事務變的複雜繁重,單純依靠人力作業早已不切合實際需求,因此有效借助電腦之力,同時簡化作業型態,才能精簡人事,有效達到事半功倍,提高行政作業效率。在眾多公共事務中,公共設施管線是都市化的指標,都市發展越進步,民眾對於公共設施管線的依賴也越來越深。然而隨管線挖掘案件增加,道路施工頻繁,不僅造成交通阻塞及環境汙染,亦可能導致管線公共安全事件。因此,如何藉助電腦輔助管理予以改善,健全道路挖掘管理機制,早已成為各級政府施政重點。

  為能有效進行道路挖掘管理,新北市政府(原臺北縣政府)於民國90年起,開始自籌經費積極投入「道路資訊暨地下管線資料管理系統建置計畫」(以下簡稱整體計畫),以分年分期方式,逐步進行轄區內管線資料庫之調查與建置,並結合地理資訊科技,開發配套道路相關管理系統。至民國104年為止,整體計畫共計進行8期子計畫,完成29個行政區之公共設施管線資料庫建置及相關系統開發工作。其中道路挖掘業務管理系統已於民國97年全面上線使用,透過系統管理功能,有效強化管線資料管理及申挖作業管控能力,全面提升各申挖單位及路權單位作業之便利性,達到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之目的。

  為使管線資料庫之建置更為完整,後續有待繼續完成未建置區域之管線調查工作,促使全市之線上資料更新機制之推動能全市一致,以全面完整管制管線工程由第一線施工管制到完工結案並完成資料更新,以有效律定全市管線單位之資料建置與更新維護一致化,使管線資料保持其正確性並永續成長,並提供更完整的資訊給各單位參考與利用。此有待各使用與路權單位共同努力來達成,為新北市(原臺北縣)之道路品質維護貢獻一己之力。

二、總體目標
整體計畫總目標如下︰
  1. 完成全市千分之一地形圖行政區之管線測繪及資料庫建置工作,便於管理與維護工作。
  2. 配合道路自治管理條例,逐年分區建置全市道路挖掘業務網際網路管理系統,透過網路電腦化作業,大幅縮短行政作業時間及加強作業流程管控,有效管理道路挖掘工程,改善道路交通品質、降低公共安全事故,以提昇民眾生活品質及交通順暢。
  3. 確立市府—區公所—管線單位三階層業務權責、資料流通、作業流程及品質管控之一致化準則。
  4. 管線資料更新機制建立,由施工源頭管制至完工,促使資料正確維護並永續經營成長,透過網際網路線上即時運作,縮短行政作業時間及加強作業流程管控,提昇整體作業效率。
  5. 建置便民資訊服務系統,藉由政府與民間之資訊流通,使政府施政透明化,進而提昇施政品質及民眾服務。
  6. 配合市府道路養護工程管理作業需求,建置完整之工務整合管理資訊系統,以全面提昇行政效率。
三、預期效益

目前建置成果之預期效益如下︰

  1. 完成市屬29行政區1/1,000地形圖範圍之管線及道路資訊資料庫建置工作,約138萬筆相關圖形資料,提供道路挖掘、工務應用與決策參考使用。
  2. 完整的全市29個行政區道路挖掘業務網際網路管理系統,並提供便民服務資訊透明化。
  3. 平台服務對象︰新北市境內公、民營管線及使用單位98個、路權單位29區公所、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處、新北市政府水利局、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東區工程處及北區工程處,共35個,數量龐大,共計133個使用單位。
  4. 確立市府—區公所—管線單位三階層業務權責、資料流通、作業流程及品質管控之一致化準則。並提供完整道路資訊,受理申請時程並由公務上班8小時擴大為24小時。
  5. 有效節省路權單位處理道路挖掘案件之單位時間人力成本,預期目標︰申請核定由原本平均7日之處理時程縮短至1~3日;完工會勘作業由原本2星期縮短為1星期內。
  6. 減少各使用單位公文、文件、影印、照片沖洗之數量及費用;以及未來再度編列管線調查之預算(平均1個行政區目前費用約350萬元)。
  7. 整合路權單位查核、便民服務、路平專案於統一的處理回報平台,並提供共同之民眾反應窗口,達到訊息1小時內自動回覆,提供之資訊能縮短路權單位處理時效至1~3天內。
  8. 逐年減少管線挖掘施工之誤挖及工安事件比例,降低工程擾民之頻率及轄區國賠案件。
  9. 完整之工務整合管理資訊系統,透過公務用道路資訊查詢系統,供應給局內同仁充份應用與擷取相關資源,以全面提昇行政效率。
    註:民國99年12月25日臺北縣升格為直轄市,更名為新北市,其轄下各鄉市鎮,更名為區。 上述計畫說明皆已修正為升格後之名稱,並於其後註明升格前之名稱。